救護車是承載院前急救轉運功能的主要載體工具,主要任務就是轉運患者,它是院前醫療急救工作中的的重要急救設備,隨著救護車在不斷更新換代,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救護車的種類。
救護車概念
救護車是用于緊急醫療服務以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援的機動車輛。它有駕駛室、醫療艙、雙向無線通訊裝置,以及必要的差不多的搶救、搶險、防疫或轉運設備。
救護車的分類
依照運載病人的不同病癥而區分的車輛型式。
A型:一般型:為基礎處理、觀看和轉運輕癥病人而設計和裝備的搶救車。
B型:搶救監護型:為救治、監護和轉運急危重癥病人而設計和裝備的搶救車。
C型:防護監護型:為救治、監護和轉運傳染性病人裝備的搶救車。
D型:專門用途型:為專門用途設計和裝備的搶救車如急救指揮車等。
救護車醫療艙規范(常規救護車)
1、醫療艙尺寸的要求
A、B、C型搶救車醫療艙尺寸:儲物柜及藥械柜體積不小于1㎡,而且應符合以下要求:
長度:除有專門要求外,從后門內緣向內測量長度至少3100mm。且從急救人員座椅到擔架床頭部邊緣距離不小于500mm,擔架床腳部邊緣至后車門距離至少有250mm。
寬度:在安裝藥械柜后,后車廂長座椅與擔架床之間要有不小于300mm距離的自由通道。
高度:A型車醫療艙不低于1600mm,B、C型車醫療艙不低于1700mm的高度(在醫療艙從車內頂到地板的距離)。
B、C型車擔架表面工作高度(不包括床墊)保證不小于400mm。
2、醫療艙整體環境要求
醫療艙的廂體、側圍、前后圍和車頂的廂板及連接部位密封良好,使車輛保溫性能穩固,防噪音及粉塵的性能應達到高等級客車標準。
保溫層須防蟲、防霉、阻燃、無毒、不吸水。醫療艙內部裝飾應阻燃、防水易沖洗、易消毒并不易變質、變色。
封閉層應成整體完整結構、無縫隙,耐磨、耐腐蝕、耐高溫順高壓水流沖刷。
3、通風系統
空氣凈化系統應由進風口、凈化排風裝置、操縱和監測裝置組成。凈化排風裝置由排風風扇和空氣過濾、消毒器組成??諝膺^濾、消毒器應設置在凈化排風裝置的吸入口。進風出口應差不多按照上進下排、前進后出的對角原則布置,操縱和檢測裝置應放在駕駛室便于進行操作和操縱。
4、車內輸液固定系統
應利用擔架組件上方盡可能高的位置,安裝輸液固定系統,至少安裝2套垂直固定輸液器械。位置能夠選在擔架組件的兩端。每個輸液固定架少承擔5kg,能夠容納2袋液體。
5、消毒系統設置
醫療艙和駕駛室內應分別配置有效的固定消毒裝置,如紫外線燈和空氣過濾設備等。艙內按1~1.5W/m3的紫外線燈功率運算,照耀30~60min,消毒成效符合《消毒技術規范》。